试论1+X证书制度的创新
来源:
|
作者:新闻小能手101
|
发布时间: 2021-04-13
|
1107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为职教20条提出的重要措施之一,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这种创新既体现在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宏观方面,也体现在职业院校内部的微观方面。
试论1+X证书制度的创新
作为职教20条提出的重要措施之一,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这种创新既体现在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宏观方面,也体现在职业院校内部的微观方面。
1.宏观创新
对职业教育整体而言,1+X证书制度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凸显类型教育特征的制度创新
职教20条开宗明义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既然与普通教育的类型不同,那么职业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就应该与普通教育具有显著的差别。如何才能体现这种差别、如何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需要在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做出不同的制度安排。
我们知道,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是其作为类型教育的典型特征。职业院校的学生既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所以职业院校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又要进行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在评判职业院校毕业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时就不能像普通教育那样用单一的学历证书去衡量,而是要通过不同类型的证书去反映学生不同的素养。1+X证书制度正是契合了这一特征的制度安排。通过学历证书体现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现学生的就业创业本领,“1”和“X”两类证书的相互融合融通共同体现了职业院校毕业生完整的知识素养。从国家管理层面来讲,1+X证书制度则不仅使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根本落实,而且完善了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了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促使我国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1.2 促进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机制创新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是要充分依靠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但是多年以来,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校企合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使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难以深化,进而造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两张皮”、技术技能人才短缺与职业院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并存等突出问题。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新形势下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迫切要求。
职教20条提出,要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如何才能实现这种转变?积极吸引包括各类企业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并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应该是不二之选。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机制创新。1+X证书制度正是这一机制创新的产物。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1+X证书制度的实施,初步达到了调动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目的。据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发布的数据,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有243家单位提交了成为职业技能培训组织的申请,经审核,首批批准5家、第二批批准10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其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方面,公开征集期间共收到265家企业的有效申请,经论证确定先期重点建设培育24家产教融合型企业。随着职教20条政策的逐步落实,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申请或准备申请成为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和产教融合型企业,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正被快速的激发起来。
1.3 职业教育理念创新
1+X证书制度促成了终身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地。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支持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职接受继续教育,拓宽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通道。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要“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从劳动预备开始,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并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1+X证书与国家“学分银行”两项制度的实施,使以往这些文件中的终身教育理念和制度安排在职业院校真正落了地。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将与入职之后的学习连贯起来,为他们技术技能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保证。
1.4 职业院校职责创新
职教20条一方面规定了实施职业教育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同时也规定了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这与以往仅仅把职业培训作为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一种方式相比,是一种巨大的进步。1+X证书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促进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有机融合,使社会成员参加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实现了统一,避免了课证分离时造成的重复考试、浪费时间和精力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学习效率。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也得到了落实。
2.微观创新
对职业院校内部而言,1+X证书制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人才培养目标创新
职教20条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说明,实施“1+X证书制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与以往的单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这是一种较大的改变。目前,部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造成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并存的尴尬局面;同时当今技术日趋复杂化、综合化,单一专业的知识结构往往无法胜任某一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而是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几个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培养更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拓展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本领,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将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缓解职业院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2.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关于1+X证书,职教20条中的表述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既然是“若干”和“多类”,就是说鼓励职业院校毕业生获取不止一种、而是两种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成为“复合型”人才。1+X证书制度之所以称为“1+X”,而不称为“1+1”或双证书,应该是基于此原因。这也正是1+X证书制度与以往双证书制的本质区别。为达到这种目的,职业院校必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将培训内容及要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做到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精准对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实现课证融通、书证融通;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与行业企业充分合作,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内外结合、长短结合、育训结合,为职业院校学生获取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供便利;要深化“三教”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3 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职教20条指出:“(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院校内实施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由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联合企业共同开发,体现了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因此这就预示着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评价方式将由职业院校自主评价转变为由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共同评价,实际上是以行业企业的标准来评价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否达到了行业企业的要求。所以1+X证书制度实现了院校自主评价与行业企业评价的统一。在这种评价模式中,学历证书的作用是“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主要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通用能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作用是“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主要体现学生参与“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两种证书相互结合,反映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完整能力和素养。
2.4 学习成果管理制度创新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成果,主要体现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管理,主要是对学习成绩的管理,一般由职业院校自己认定,自主管理。1+X证书制度实施后,学习成果管理制度将发生重大变化。按照目前文件的精神,1+X证书制度将与“学分银行”制度结合实施。在国家层面,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系统和1+X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参与试点的学生都将建立个人学习账户,学生在校学习和参加职业培训的成果都将计入个人学习账户,记录学分;学生个人学习账户中的学分和获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通过国家学分银行系统和证书服务平台实现对接,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在此情况下,职业院校的学习成果管理就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管理那么简单了,除了要做好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等工作之外,还要做好学习成果的转换。通过学习成果转换,为社会成员取得学历证书和本校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时免试部分内容提供支持。
3.结语
1+X证书制度的上述创新,将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深刻影响职业院校的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一系列环节,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院校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